鲨鱼艾莲裸身照被泄露!为什么她成了舆论漩涡里的“替罪羊”?
当鲨鱼艾莲的裸身照片被泄露,互联网又掀起新一轮的狂欢。热搜榜上,“被❌羞羞照片”“鲨鱼艾莲事件”词条持续发酵,评论区却充斥着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。这场始于隐私泄露的风波,折射出的却是更深层的社会痛点——当我们热衷于围观别人的伤口时,是否也在成为施暴者的一部分?

一、那些被消费的“完美受害者”
鲨鱼艾莲不是第一个被流量裹挟的女性。从“高铁挂件女”到“公交不让座老太太”,我们总爱将人简化为标签。这次轮到她,就被强行套上“清纯运动员”“私生活检讨对象”等预设人设。社交媒体上,有人扒出她儿时照片证明“清白”,有人算出她营养费流水质疑“动机”,仿佛只要撕下完美滤镜,就能完成某种扭曲的正义审判。
这让我想起医院里被扒光衣服游街的妇女,想起街头跪着亲吻警察的示威者。人们总是用最粗暴的方式,对最脆弱的人施加暴力建立存在感。鲨鱼艾莲也好,任何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普通人也罢,不过是这场狂欢的道具。
二、流量陷阱里的资本密码
某个深夜,我收到体育系学妹的消息。她说班上同学都在讨论如何借鲨鱼艾莲事件刷流量:“转发声明辟谣能涨粉,发表情包调侃更香。最妙的是用AI生成带血红心的组合图,既不违法又吸睛。"
资本早就设计好精妙的套娃游戏。平台通过算法推荐让事件无限延展,网红们用同情心投票收割流量,而真正的受害者被反复剪切、拼接、消费,直至成为数据海洋里的一串像素。
更可怕的是洗脑式的流量定律:“曝光即正义,流量是活路”。于是我们看到,有人伪造鲨鱼艾莲私信博同情,有人截取模糊视频嫁接PS图片。真相早已淹没在信息泡沫中,剩下千篇一律的九宫格图文,在重复制造着集体暴力。
三、被偷走的选择权
鲨鱼艾莲本人罕见发声:“我希望你们讨论的是我的训练数据,不是我的私生活。”这句话像石子扔进浑水,掀起些微涟漪。可更多人仍固执地要在她选择接受采访时读出妥协,在她发声澄清时听出哽咽。
这让我想起自己上个月被PUA的经历。当时有人在地铁站对我PUA,后来我选择和解而不是报警。回家后发现朋友圈疯传“某地铁站遭遇性骚扰事件”,配着模糊监控图和陌生人杜撰的剧情。我的选择被完全偷换了——因为我没按“正确”方式反抗,就在网上被审判到体无完肤。
四、我们都在扮演加害者
深夜刷到鲨鱼艾莲接受访谈的片段。她说起训练时眼底泛起血丝:“我每天要游八万米,吃12顿特制餐,用冰桶泡脚到凌晨三点。"镜头扫过她布满水泡的手掌和被氯化物腐蚀的头发。
而在短视频平台上,这些真实的辛酸正被改编成搞笑段子。有人用她脱发照片配上“蛋白质吃多了也秃头”的调侃,把十二指肠炎发作时呕吐的片段剪成“运动员也有反胃时刻”的梗。最荒诞的是,人们还在争论这些内容是否对鲨鱼艾莲造成二次伤害,就像在围观一场公共卫生事件时探讨第三个人是否有做错一样。
五、结束这场集体作恶的狂欢
清晨五点打开运动软件,APP推送的训练计划里突然夹杂着鲨鱼艾莲照片。这让我想起军营里被恶作剧钉在靶心的靶子,想起被性侵幸存者被贴满城市公告栏的照片。我们以为用键盘攻击就能让自己清白,却不知道已成为暴力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该清醒了。下次再有人用隐私截图对你展开审判,要记住这不是你的错;当流量将他人碎片化消费,要想起屏幕背后的灵魂正在流血。真正的正义不是拿别人的伤疤建立优越感,而是学会为不同选择权让出空间。
窗外传来早起锻炼的水声,我关掉所有推送。记得鲨鱼艾莲说过:“泳池里没有秘密,观众席上也该如此。”也许我们应该把喝彩留给比赛场馆,把是非判断留给法律程序。